珠海打造大湾区创新高地 未来5年将有这些创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7/8/11
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路线图出炉。记者从《珠海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获悉,未来五年,珠海将形成5个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5个以上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学校或基地,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

《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到2021年,珠海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综合创新能力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前列,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
产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珠海主导产业,未来五年,珠海将形成5个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10家以上超百亿级龙头企业、100家 以上超十亿级骨干企业、1000家以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从4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集聚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创新型经济的增长极。
国际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珠海将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建设5个以上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学校或基地;与港澳科技合作更加密切,珠港澳共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知识产权跨境合作,形成国际化创新合作先行地。
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21年,珠海创新竞争力将处于湾区领先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 4%以上;专利产出能力强,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50件; 创新人才集聚度高,新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120个,高层次人才135名,形成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此外,珠海将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00 个,培育50家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本科院校重点学科数量超过 10个,理工类学科的专业集成度达5,创新平台成为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地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市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达5000Gbps,路面感知覆盖率达到92%以上,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生态智慧城市,区域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据悉,为实现5年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珠海今年将力争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珠海,成为中以合作示范市。全市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增至8-9个,理工类学科的专业集成度提升至4.2。新增机器人应用数达到1400台。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个,博士总量达1370名。
链接:
八大创新项目一览
1、建设以色列海外创新中心:在以色列设立海外创新中心,建立面向全球的重大技术发现和挖掘机制,及时发现具有行业领先和颠覆性变革的原创技术项目,引导其到珠海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2、建设复旦大学珠海健康创新研究院:发挥复旦大学的科研优势,结合珠海产业发展需求,在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承接和落实复旦大学相关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
3、引进培育超百亿创新龙头企业:到2021年,全市超百亿创新龙头企业达到10家。
4、建设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1年,力争在重点领域组建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5、建设珠海智慧产业园:对标第四代园区和智慧园区,以高附加值的智慧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智慧服务、大数据技术研发及应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领域,促进智慧产业在珠海集聚壮大。到2021年,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产值达300亿元。
6、推动北师大珠海分校向校区战略转型:至2021年,实现1万人/学年的培养规模,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00人左右,硕士生4000人左右,博士生2000人 左右。经过五年发展,本科专业达到10个左右,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达到20个左右。
7、做强珠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扩大珠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到2019年,珠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际到位资金达20亿元,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投资珠海项目 的规模超过100亿元。
8、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金融创新(横琴)试点平台(简称国家横琴平台):到2019年,国家横琴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500万,年知识产权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知 识产权投融资额达到10亿元,入驻平台的企业达到100万家,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高品质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