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洽会上的珠海现场:深耕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
发布时间:2017/8/30
走进第三届珠洽会上的珠海现场:深耕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 展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本届珠洽会上,珠海展馆以“制造引领时代、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着重围绕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海陆空 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将展区分为错落有致的七大板块——格力、工作母机智能生产线、新能源汽车、海洋船舶工程、航天、精密制造、机器人,这也为走进珠海展馆的观众了解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一份最佳导引。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亮相
在新能源汽车板块,我市参展企业既包括整车生产企业银隆新能源汽车、中兴智能汽车、亿华电动车,也包括电控企业英搏尔,配件企业力派尔汽车、上富电技以及充电设备制造的泰坦科技、润星泰电器等,全景展现出珠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和集聚态势。
银隆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银隆新能源的展台,一辆红色的电动大巴和一辆白色的电动商务车,令不少观众驻足。成立于2008年的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锂电池材料供应,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延伸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及智能储能系统为一体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近年来,银隆新能源在产业布局、资产规模、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盈利水平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形成以珠海总部为管理中心、设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拥有广东珠海、河北武安、河北石家庄三大生产基地的产业格局。除了规划建设的珠海全国总部中心,目前正积极布局天津、四川成都、江苏南京、甘肃兰州、四川攀枝花、河南洛阳等产业基地。
本届珠洽会上,作为珠海项目代表之一的银隆新能源与金湾区政府签订195亿元的项目,规划建设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和全国总部中心。公司有关人士表示,1-7月全国纯电动客车产量13743辆,同比下降62%,而公司生产纯电动客车1487辆,逆势同比增长35%,市场份额达到10.8%,与宇通、中通等老牌客车企业位列前三。
中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亮相
在中兴智能汽车公司展台,一辆蓝色旅游大巴分外吸睛,这是该公司最新生产的新能源纯电动大巴,近日广州客户订了50辆。本届展会,该公司除展出电动大巴外,还展示无线充电、智能辅助驾驶两项汽车先进技术。
2016年7月,中兴通讯通过战略并购正式进军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一年多来进展顺利,目前聚焦商用车领域。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向国内客户交付了300多辆新能源纯电动大巴;向境外客户交付了600多辆双层大巴,含燃油和电动两种款型。
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规模化应用,在全国60多个城市铺开;智能驾驶技术已推进至第二代,具备主动防撞、防车道偏离、360度环视功能(解决人为驾驶时的盲区难题),三项功能均安装将增加车辆成本约2%。
据中兴智能汽车品牌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智能驾驶技术采取五级迭代演进方式。第一代,是仅拥有单项功能的辅助驾驶技术;第二代,是拥有多项功能的辅助驾驶系统;第三代,是双驾双控,复杂情况下需要人工接管;第四代,是一定路况下的自动驾驶,其中99%是靠机器自动驾驶;第五代,完全工况条件下的自动驾驶。
英搏尔核心部件可媲美特斯拉
英搏尔公司展出高速电动汽车动力驱动总成产品,这款产品是英搏尔创新研发的最新专利,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将电机、电控、减速箱三者有机连接到一起,既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功率密度,也方便了整车的结构设计。目前,该技术已达全国领先水平。
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电动车动力驱动总成是电动汽车“核心中的核心”,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才可以各部件集成在一个总成上。而这款产品的主要对手,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品牌——美国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所搭载的驱动总成,零至百公里的加速需要5秒,而英搏尔研发的驱动总成,完成同样加速需要6秒,双方差距不大。但英搏尔的产品拥有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应用广泛等优势,性价比更胜一筹,也意味着达到特斯拉水准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离人们不远了。
据了解,英搏尔前不久登陆创业板。8月29日公布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俗,1-6月营业总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5.77%;盈利3857.54万元,同比增长59.47%。
记者从珠海市有关部门获悉,2016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441.5亿元,同比增长39.9%。今年1-7月产值229.9亿元,同比增长20%。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国家质检总局7月14日批准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质检中心(广东)在珠海市筹建,将于9月动工建设,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
自主研发着力突破核心技术
珠海加快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蓬勃兴起,正在成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各具特色的机器人和丰富多样的场景应用,也是珠海在本届珠洽会上的一大亮点。
而在昨天上午举行的“珠江西岸智能制造与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广东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张铁教授给出一组数据,2016年全球机器人销量29万台,其中在中国销量为8.9万台,系全球机器人销售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根据广东省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省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而且要建成5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
本届珠洽会上,作为珠海“智能制造”的两大龙头企业,ABB展出的YuMi双臂机器人是世界上首台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十四轴工业机器人,能轻松应付手机部件、机械手表精密部件的加工处理,可满足电子消费品行业对柔性和灵活制造的需求;格力智能装备则带来自主研发的多款工业机器人大秀才艺。
与此同时,从上游的减速器制造、零部件控制系统生产到中游的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等,也有不少珠海企业正在着力突破国产机器人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和整机核心技术,从而形成一条更加完整的机器人制造产业链。
位于高新区的珠海怡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高端智能机器人减速器的技术型企业,这也是他们连续第二年参展。
“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主要应用在关节部分,用来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降低转速,传输更大力矩。”该公司董事长李延春告诉记者,一台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4到6个减速器,其品质直接决定了一台机器人的关节是否灵活、准确、有力,“中国对机器人减速器研究较晚,技术不成熟,目前严重依赖进口,可以说减速器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减速器占机器人制造成本的40%,进口零配件的高额成本显然不利于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攻克该项技术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据李延春介绍,由他们公司历时两年自主研发的“少齿差共面减速器”目前已成功实现量产,该产品“在输入轴转动过程中同时完成两级减速,从而使精度大大提高”,在技术上足以媲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日本减速器,可实现无缝换装,价格却便宜30%以上,将大大降低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加快机器人减速器的国产化道路。据了解,该公司在高新区创新海岸的新厂房正在加快装修,有望于10月正式投产。
位于金湾区的台金科技也牢牢抓住技术创新,以其最核心的产品伺服系统为例,伺服系统是为工业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伺服电机、编码器和驱动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心脏”。编码器是伺服系统中技术含量和利润最高的部分,这一市场长期是“日本和德国的天下”。该公司去年引进了美国硅谷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攻关,自主完成了编码器芯片的核心设计,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售价。
据了解,目前ABB机器人与珠海高新区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华南地区企业升级提供合作、开发、培训等服务。根据规划,珠海将加快开展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培育和支持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改造,培育20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2家机器人骨干企业、1个机器人产业基地,新增机器人应用数量超过1400家。
链 接
“海陆空 智能制造”
先进装备制造 产业体系特色鲜明
在珠海特色愈加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下,涌现一批创新型装备制造企业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及产品,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要支撑力量。
“海”的方面,集聚了中海福陆、三一海洋重工、巨涛油气装备等一大批企业,形成了总装、配套、加工、服务协作完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
“陆”的方面,以银隆新能源、中兴智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设备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循环产业链。
“空”的方面,国际航展和航空产业已经成为珠海的城市名片。中航通飞研制的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即将实现首飞,欧比特“珠海一号”卫星已成功发射上天,珠海纳睿达研发的智能化相控阵雷达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智能制造”方面,以ABB和格力智能装备为龙头,珠海初步形成了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
市会展集团精心组织参展
实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创新
本届珠洽会上,42家珠海企业、200多件展品共同组成了精彩纷呈的珠海展馆。在令人耳目一新的装备和技术背后,珠海展台的设计、参展企业的组织、展品运输、搭建管理等工作全部由市会展集团负责。据了解,这也是市会展集团继承办首届珠洽会以后,第三次组织展团参展珠洽会。
“体量规模大,参展企业多,展品质量高,是本届珠洽会珠海展馆呈现的主要特点。”珠海市会展集团副总经理孙洁峰告诉记者,不同于往届分散在几个展馆,本次珠海展馆集中在同一块区域,七大展区较以往板块更为明晰,总面积也达到3248平方米,参展商数量多了近一倍,许多展品也是首次亮相,在质量和数量跃升的同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创新。
本次参展的珠海企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全产业链参展的“新能源汽车军团”。从整车制造到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和配件的研发、生产,频繁活跃在市场和技术前沿的珠海企业,充分展示了珠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蓬勃活力。“以往并没有像这样的系列化展示,这其实也反映了近年来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成果。”
此外,以智能制造为代表,通过我市创智、智新、博杰、运泰利、锐翔等多家智能制造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组成一条完整的专注PCB线路板生产的智能制造生产线。据了解,要实现不同企业的智能装备有机配合、协同运作,其实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因此,在布展准备工作中,市会展集团就邀请专家坐镇,在珠海本地就已经进行了精心调试,确保了展馆现场的运行顺畅。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钟夏 张文单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曾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