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风土人情

湛江傩舞

发布时间:2014-9-18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大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期。

 

据文献记载,傩的出现,主要是用来驱鬼逐疫。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意识到有生有死,同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对自然种种现象不能作出科学解释以为有鬼作怪,希望不受鬼的侵害,希望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宁,不受恶鬼侵扰,于是由巫师装扮的方相氏,一手执戈,一手扬盾.跳着舞蹈,口作傩傩之声,以驱疫鬼。专家认为的来历是以其声音定名的。

 

最早记载傩活动的是《周礼·夏官》,周朝已形成固定的傩仪:方相氏掌熊皮,黄金四朝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殴疫,大丧,先枢,及墓,入塘以戈击四隅,殴方良。

 

从周至唐宋依照仪式,宫廷里春季举行国傩,秋季举行天子傩,冬季举行更为隆重的大傩。傩仪规模越来越大。

 

傩具有宗教性、民俗性、民族性、审美性。摊面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蕴,它既属于宗教,又属于艺术,也属于民俗,凝聚了历代创造,交织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雕塑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众多学科。

 

    1985年,湛江市文化局遵照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舞协普查民族民间舞蹈、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通知精神,组织人力对湛江市民间舞蹈进行普查,历时3年,参加普查的达200多人次。从中发现湛江市雷州半岛存在傩的活动,收集了多个傩舞。是广东省唯一有傩活动的地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收人湛江4个傩舞节目。

                

 

湛江傩舞,与中原傩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自隋唐至宋元,北人南来日多,到唐代,闽南人又大批迁居雷州,所以雷州半岛人民的风俗节日,深受中原与吴越文化的影响。雷州天后宫门联载:闽南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阐述雷州文化的源头。《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均记载着雷州半岛傩活动情况。在市郊湖光镇旧县村的滩舞《考兵》据传是干南宋宝佑年间由江西传人,其傩面具经考古专家鉴定是明万历年间制造;雷州松竹镇塘仔村的《走成伥》面具,据老艺人陈玉林(1913年出生)说,是他们祖先从福建莆田迁居雷州时带来的;吴川大岸的《舞二真》,据老艺人黄芬(1932年出生)说是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其一世祖代代相传下来的。

 

纵观湛江傩舞《走成怅》(舞二真)《舞六将》《考兵》的面具,可以看到这些面具有中原傩巨目、撩牙、巨鼻的明显特点,但又有变异。湛江傩面具是以整块樟木雕刻成,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和谐。湛江滩舞与崇拜的历史人物有密切联系。昊川大岸的《舞二真》是历史人物,相传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康保裔自小忠勇孝义,以铜锤千斤法令力大无比的车、麦二人佩服。后契丹人侵,宋真宗得知康保裔之法力,便封康为三军元帅,车、麦二人为其部下大将,他们在战斗巾牺牲,人们怀念他们,玉皇大帝也封他们为神,因此人们每逢元宵必游傩敬祭康皇和车、麦二真君,并祈求他们为人间驱邪遣灾,确保平安。《考兵》所敬奉的也是康皇及其部将。

      

 

湛江傩仪活动,大致都有一套相同的程式。此外吴川、雷州等地傩舞还有他们独特活动方式,如旧县村《考兵》祭时,坛前设一八仙桌,上布满锋利荆棘,一个称神灵附体叹的人赤裸上身,扑到刺床上来回翻滚,摊队则在坛前跳傩呐喊助威。吴川的《舞二真》则站在一张八仙桌上循环舞蹈。

 

湛江傩舞音乐也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吴川大岸的《舞二真》和《舞六将》都以最古老的陶鼓为主要乐器伴奏。显得高雅,更增美感。

 

摊舞被称为舞蹈的活化石它对于今夫的舞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挖掘舞蹈原型和对于舞蹈活化石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必将是我们更好的进行创造的基础。因此,傩舞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引起重视。

 

>>返回列表

上一篇:茂名:用新理念新视角传承发展冼夫人精神

下一篇:阳江风筝节